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树皮褐色;枝赤褐色,具灰黄色皮孔。芽具长柄,芽鳞黄褐色,顶端具镰状弯曲的杞渐尖头及1簇长柔毛,基部被有较密的星芒状细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约23-30(稀达40)厘米,叶柄长4-8厘米,与叶轴一同被有粗而短的灰黄色星芒状毛及细长的单柔毛;小叶7-13枚,边缘具细锯齿,侧脉16-18对,略成弧状弯曲,至叶缘环状联结;上面被有细小的星芒状毛及盾状着生的腺体,全部叶脉则密生细小的星芒状毛,在侧脉腋内则具粗壮的星芒状丛毛;侧生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具长约1-2毫米的小叶柄,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基部歪斜,下端小叶基部为心脏形,上部小叶的基部为圆形,顶端渐尖,长9-18厘米,宽3-6厘米;顶生小叶具长15-25毫米的小叶柄,椭圆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顶端渐尖,长达7-14厘米,宽5-8厘米。
雄性葇荑花序3-4条,各由芽鳞痕腋内生出,长10-12厘米。雌性葇荑花序顶生于叶丛上方,长约20厘米。果序长约45-60厘米,果序轴被毡毛。果实无梗,直径7-9毫米,基部圆形,顶端阔锥形;果翅不整齐椭圆状菱形,长约2-3厘米,宽约2厘米;果实及果翅或多或少被毛及盾状着生的腺体;内果皮壁内显著具有充满疏松的薄壁细胞的空隙。[1]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甘肃东南部(天水、徽县、礼县、康县、文县和舟曲)、陕西秦岭和四川东北部。生长在海拔1600-2500米的山谷溪涧中森林内。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在土壤深厚的河岸滩地和山涧谷地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整地作床
苗圃地选择在半阳半阴,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最好选择沙壤或轻壤质土壤。秋季深耕,春季再耙翻平整。早春土壤解冻后耙地,并以每公顷375千克用量均匀撒入碾碎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然后灌足水。作床时要打碎土块,捡净草根、石块等。苗床一般作成高床,床高10-15厘米,宽110-120厘米,床间距离45厘米,长度随地块而定。圃地施足基肥。基肥通常分底肥与面层肥,底肥在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翻地时翻到土壤底部,面层肥在作床时撒到床面上。
种子处理
春播种子处理,一般在1月用60-80℃温水搅拌冷却后,浸种24小时。其间,用清水冲洗1-2次,再掺沙2倍堆置背阴处低温处理,经常倒翻,并注意保持湿润。至2月中旬再将种子移到向阳处加温催芽,3月下旬或4月上旬即可播种。秋播种子处理,将当年采收的种子,用60-80℃的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72小时,更换清水再浸种,这期间每隔24小时换1次清水,阴干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
播种分春播和秋播,多采取条播,条播节约种子,便于苗期管理,播幅10厘米,播距20厘米。播种采用播种框,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播种框内,再用消毒的沙壤土覆盖,覆土厚度1.5-2厘米,喷水保持湿度。根据种子的纯度、千粒重及发芽率计算播种量,一般每公顷120-150千克。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遮阴:在部分种子发芽出土后,用透光度在40%左右的竹帘或遮阴网搭设阴棚。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后,撤除覆盖物。
浇水:播种后至幼苗长出3-4片初生叶这段时间,要保持床面湿润,喷水少量多次。待长出4片叶后要减少浇水次数,一般8月底以后停止浇水。
松土:松土要根据土壤的板结程度进行,松土深1厘米左右,做到不伤苗,不压苗。对不能松土的幼苗,在床面上适量撒盖细土,以达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气体交换和苗木生长的目的。
除草:苗期要以“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杂草,除草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幼苗,防止伤害、带出幼苗。
栽植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选择湿润但又终年不积水且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造林地。一般采取穴状整地,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并施入有机肥做底施基肥。
栽植密度:成片造林密度为3米×4米或2米×3米,每亩保持56-111株;四周栽植密度为3米×4米,沿岸防护林密度为1.5米×2米。为抑制侧枝,促进主干生长,提高树干圆满度,可适当加大造林密度,有利于林分提早郁闭,增加落叶量。6-8年可在株与株之间进行砍一留一的抚育间伐,达到培育通直高大的大径材的目的。
栽植方法:应选择主干通直、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植,要求深栽,栽植时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以免窝根,影响苗根向外扩展。修剪后被刺激的伤口会生出更多的新根,修剪伤口须平滑,避免撕裂根皮。
抚育
抚育除草:栽植前2年及时松土除草,或间种矮秆农作物,有利于幼龄树的生长。
修剪抹芽:由于枫杨萌芽力强,需及时修枝整形,以促进树形通直高大。修枝宜在冬季进行,修枝强度2-3年生宜重,即把下部所有粗大的侧枝全部修去;4-5年生修枝适当减轻,当树高达10米左右时,修枝强度一般保留树冠高为树高的1/3-1/2。修枝后,主干上容易萌发新芽,应及时抹掉
病虫防治
甘肃枫杨苗木病虫害较轻,有少量的食叶害虫,用50%辛氰乳油喷施可有效防治苗木害虫。
主要价值
树冠宽广,枝叶茂密,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固堤护岸的优良用材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