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58百科网
您的位置:58百科网 > 妙有 词语解释 佛学 汉语词语

妙有 词语解释 佛学 汉语词语

2023-03-26 13:30 汉语词语

妙有  词语解释 佛学 汉语词语

妙有 词语解释 佛学 汉语词语

汉语词语

妙有,汉语词语。读音为miào yǒu,意思是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

中文名

妙有

拼音

miào yǒu

注音

ㄇㄧㄠˋ ㄧㄡˇ

相关记载

《佛学大辞典》

词语解释

(1).道家指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1]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李善注:“妙有谓一也。言大道运彼自然之妙一,而生万物也……《老子》曰:‘道生一。’王弼曰:‘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谓之为妙有者,欲言有,不见其形,则非有,故谓之妙;欲言其无,物由之以生,则非无,故谓之有也。斯乃无中之有,谓之妙有也。”唐·李白《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2).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

这一思想起源于中国东晋佛教学者僧肇的《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僧肇早年崇信老、庄,精通《易经》,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于鸠摩罗什门下出家,擅长般若学,以道家的妙有思想解空,被人称其“解空第一”。

僧肇受老子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思想和王弼的“体用一如”、“妙有”、“圣人有情”思想影响,对佛教的“空”概念,做了玄学化的阐释,提出了“真空妙有”的思想。

他如是云“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僧肇会通中外思想,以玄解佛的思辨方式,在佛教史上首创中国化的佛教哲学般若学思想体系,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的佛学与经学关系极大。《肇论》各篇,无论内涵还是方法上,受王弼易学影响极深。

南朝·梁·萧统《令旨解法身义》:“寄以名相,故说妙有,理绝名相,何妙何有。”《景德传灯录·荷泽大师<显宗纪>》:“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显宗纪

佛学

“性宗谈空、相宗说有;空是真空,有时妙有;也可以说缘起(妙有)性空(毕竟真空),性空缘起。因为真空,才能缘起妙有。有与空之间并没有绝对。”

“真空与妙有两个不是对立,不过是自心的一体一用而已。性宗谈空,是讲体;相宗说有,是讲用。”

参考资料

1.妙有的解释·词典网

阅读全文
以上是58百科网为你收集整理的妙有 词语解释 佛学 汉语词语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58百科网 58bkw.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桂ICP备19012293号-9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