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58百科网
您的位置:58百科网 > 藏羚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

藏羚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

2023-03-02 16:15 藏羚

 藏羚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

藏羚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

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

藏羚(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120-140厘米,尾长14-16厘米,肩高65-70厘米。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雌性略小。该物种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背毛厚密。上体淡棕褐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均白色。背毛色同体背,尾侧及尾尖白色,尾腹面裸露。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大多数时间是通过植物和雪获得水分。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和新疆),少量见于拉达克地区。

中文名

藏羚拉丁学名

拉丁学名

Pantholops hodgsonii

别名

藏羚羊、长角羊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偶蹄目

牛科

亚科

羚羊亚科

藏羚属

藏羚

命名者及年代

Abel, 1826

保护级别

近危(NT) 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同义学名

 Antilope hodgsonii Abel, 1826

外文名

英文 Chiru, Tibetan Antelope

法文 Antilope du Tibet, Tchirou

西班牙文 Antilope del Tibet

中文 Zang-ling yang

德文 Tschiru

动物学史

藏羚的起源提供了青藏高原地方性物种的一个有趣例子,其祖先可以向上追溯到晚中新世。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库羊(Qurliqnoria)是一种绝灭的牛科动物,具有直而向上的角心,一直被认为是藏羚的祖先。在柴达木盆地的早上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一件库羊的破碎角心。重要的是,柴达木盆地晚中新世的哺乳动物已开始显示出一定的地方化水平。一些特别的牛科动物,如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敖羚(Olonbulukia tsaidamensis)、库羊、托苏羊(Tossunnoria),还有一种叉角鹿,几乎只分布在柴达木地区。一个藏羚的更新世绝灭种Pantholops hundesiensis被发现于靠近中印边境尼提山口的高海拔地区。假定库羊与藏羚如其角心形态所指示的那样密切相关,则藏羚的青藏高原起源相当可信。

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记载的“酃羊”,其状与藏羚十分相似。现代藏羚的体形比千万年前的祖先们大得多。1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迎来了强烈的造山运动,藏北地区的森林消失,各种动物或四散逃命或加速演化,原生物种藏羚、野牦牛、藏野驴则一直坚守于此。距今1万年的时候,藏北地区海拔再度抬升,气候更加酷寒干燥,藏羚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无论形态还是机体方面都表现出适应高寒低氧环境的特性。如今,地处亚热带纬度的藏北高原,海拔高、光照足、空气稀薄,藏羚成为这里的优势物种。为了呼吸到更多的氧气,藏羚的口腔发育很宽大,鼻腔扩大并且两侧鼓胀,以增大空气接触面。藏羚绒毛的品质为世界所公认,也由此成为它们被盗猎的主要原因。那些结构中空的绒毛密密层层地覆在身上,阳光下可以隔热,暴风雪时可以挡风防寒。每年6-10月,开始漫长的换毛期,制造出冬暖夏凉的节奏,如同自带了毛毯型空调。为了躲避狼、猞猁、雪豹等食肉动物,藏羚奔跑的速度平均可到每小时80千米,尤其是小藏羚出生仅三天后骨质钙化,就可以跑得比狼还快。另外藏羚惯于结群行动,尤其在季节性迁徙过程中往往几千头羊共同进退,这也能减少被捕食的危险。

形态特征

藏羚体形也与黄羊相似,但比黄羊大,也显得健壮。体长120-140厘米,尾长14-16厘米,肩高65-70厘米,体重45-60千克。通体的被毛都非常丰厚细密,呈淡黄褐色,略染一些粉红色,腹部、四肢内侧为白色,雄兽的面部和四肢的前缘为黑色或黑褐色。头部宽而长,雄兽的吻部粗壮多毛,上唇宽厚,没有眶下腺。鼻部肿胀而略微隆起,鼻腔宽阔,向两侧呈半球状鼓胀,鼻端被毛,鼻孔较大,略向下弯。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以利于快速奔跑。四肢强健而匀称,蹄子侧扁而尖。尾巴较短,端部尖细。鼠鼷部有两个对称的皮囊状鼠鼷腺,非常发达,能分泌有香味的黄褐色分泌物。

雌兽没有角。雄兽有角,角形特殊,有20多个明显的横棱,细长似鞭,乌黑发亮,从头顶几乎垂直向上,仅光滑的角尖稍微有一点向内倾斜,长度一般为60厘米左右,最长的记录是72.4厘米,非常漂亮。因为两只角长得十分匀称,由侧面远远望去,却好像只有一只角,所以被称为“独角兽”或“一角兽”。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3,250-5,500米的高海拔平原、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起伏的丘陵和山地山谷,由高山和沙漠草原和草甸组成,特点是植被覆盖率低,初级生产力低。尤其喜欢水源附近的平坦草滩。藏羚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达到1600千米,大多数种群是高度迁徙或游牧的,在夏季和冬季之间移动可达300-400千米;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分娩地选择和偏爱坡度平缓、放牧牲畜密度适中、仅在低海拔地区的平原草地。

生活习性

迁徙

藏羚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藏羚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的产羔地主要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

藏羚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年轻雄性藏羚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迁徙可能源自一种“种群集体记忆”。大约4000年至8500年前,青藏高原处于暖湿期,森林、灌木在可可西里大范围延伸。由于藏羚偏好栖息于开阔草地,其种群开始向较寒冷的北方迁徙。到了冬天,随着北方被大面积积雪覆盖,可可西里及更南地区的树叶开始脱落,藏羚又南迁觅食。这样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季节性迁徙就成为藏羚种群的集体记忆,至今仍影响着它们的行为。

活动

藏羚性情胆怯,常隐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个小浅坑,将整个身子匿伏其内,只露出头部,既可以躲避风沙,又可以发现敌害。藏羚善于奔跑,它的两条后腿腋间皮下各生长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孔上还有一个皮盖子,奔跑起来,这个孔使后腿皮下充气为皮囊,使之轻巧如飞,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

藏羚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但在食物条件比较贫乏的冬春季节,其觅食时间就延长,所以白天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在四处活动;而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节,则中午都在湖边、河岸或较低凹处休息。早晨和黄昏出来活动,到溪边觅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等,苔藓、开黄色小花的针茅草和拓荒先锋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是它们的美味。平时多结成3-5只,或者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逃逸时雄兽在前,依次跟随,很有次序。但有时会突然出现发疯似地狂奔乱跳,这是因为有蝇蛆钻入了它的屁股内。它的宽大的鼻腔有利于呼吸,所以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奔跑,时速可达80千米,常使狼等食肉兽类望而兴叹。

另外,当狼突然逼近的时候,藏羚群体往往并不四散奔逃,而是聚在一起,低着头,以长角为武器与狼对峙,也常常使狼无从下手,只得作罢。冬末春初为交配季节,雄兽处于兴奋状态,食欲减退,身体消瘦。每只雄兽大约控制10-20只雌兽,严格看守,不让一只雌兽溜走或者被其他雄兽夺走。

如果发现有其他雄兽靠近,便会便挺身而出,低首发出叫声,并以角猛击。有趣的是,失败者往往掉头逃跑一段后,又慢慢地尾随过来,直到多次失败以后,才不得不放弃。还有的时候,雄兽会以肛门指向雌兽们,并且用蹄击地,曲尾低首,发出轻蔑的叫声,表示不再愿意统领它们。雌兽们就可以自动解散,寻觅其他雄兽去了。

食性

可可西里主要植被类型是藏羚喜爱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主要的植物有紫花针茅、扇穗茅、青藏苔草、豆科的棘豆和曲枝早熟禾等。藏羚最喜欢食的是红景天,在藏羚活动的山麓地带,一般都分布有成片的叶片厚实而发红的红景天。藏羚的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大多数时间是通过植物和雪获得水分。

藏羚羊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新疆、青海、西藏)和印度。

季节性不确定: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

灭绝:尼泊尔。

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

繁殖方式

该物种雌性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水草丰美,天敌少。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藏羚的生产和生长。卓乃湖和太阳湖的水质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有利于藏羚母子的存活。藏羚集中产羔后,离开产羔地,有可能回到种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种群。这样会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有助于藏羚种群的延续。

藏羚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雌性藏羚在1.5-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2008年——濒危(EN),

•2016年——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种群现状

盗猎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调查到藏羚分布密度为每平方0.2-0.3头,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分布密度为每平方0.2头,并且还能看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群。1994年在新疆昆仑山进行的一次调查,估算该区域藏羚数量约43700头。而据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估计,在1995年中国藏羚总数已急剧下降至约50000-75000头左右,2012年由于西藏地区人民的极力保护数量已上升到17万只。此后,也无人再见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群。在许多昔日藏羚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历史纪录中,藏羚的数量曾达到百万只之多,但因国际市场对藏羚绒沙图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们在20世纪最后20年遭遇大量偷猎,数量急剧下降,1995年全西藏也只剩5万多只。

多年来,西藏加大了对藏羚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杀藏羚犯罪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使西藏境内藏羚种群数量从1999年的7万只增加到10万只以上。

数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武装盗猎活动的减少,在藏羚主要生活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生小藏羚的成活率有所提高,种群恢复增长较快,到2014年数量已近30万只。

2021年1月4日,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藏羚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藏羚羊

濒危原因

栖息地面积仍在逐渐缩小。例如,西藏羌塘高原北部的双湖地区,原为无人区,分布有藏羚、藏野驴等珍稀动物,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则逐渐移民到双湖居住并放牧,使周围数百平方的适栖生境遭受人为干扰并沦为牧场。

又如在青海西部乌兰乌拉湖及太阳湖——库赛湖一带,原来也是无人区,但在多年前,乌兰乌拉湖四周已有放牧活动;而后一较宽阔地域,则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蜂拥而至,他们的挖金活动不仅破坏了原始植被,而且大大地加剧了人为的干扰,致使20000平方左右的地方很难见到藏羚的足迹;偷捕滥杀及走私现象迄今不但未能杜绝,藏羚的底绒非常细软,质地极佳,藏羚皮张的底绒售给不法商人的价格为每千克1000元人民币,或一张毛皮售价700元人民币。几经辗转,到一些国家竟高达数万美元。

通常这些走私的藏羚毛皮或毛原料,通过各种手段运至尼泊尔、印度而最终到达意大利或法国等国家。高额的利润导致藏羚被大量猎杀,如1990年间,在青海省海西地区竟被杀死800只,占该区当年所盗猎的珍稀动物总只数的60%左右;青海境内的淘金者也时常捕猎藏羚,1989-1990年间约盗捕了1000多只。此外,在西藏及新疆南缘的滥杀现象仍时有发生,除作肉食外,还把雄羊犄角制作装饰品等等。

其他威胁包括人类和饲养的家畜对藏羚的侵犯,人类活动对藏羚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羚栖息地的侵占。虽然藏羚分布区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但盗猎者手持武器、不断涌入藏羚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根据中国有关部门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皮、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分布区发现的藏羚尸骸情况分析,在1980-2005年的二十多年间,被盗猎的藏羚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此外,由于盗猎活动的严重干扰,藏羚原有的活动规律被扰乱,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其他重要威胁包括将牲畜放牧扩大到偏远和以前未使用的地区,例如羌塘地区的藏羚与超过800万只牲畜共享牧场(Harris2008);道路建设,促进农业扩张和非法狩猎及青藏高原牧场的围栏。京拉铁路的建设威胁到划分藏羚的活动范围,但地下通道等工程措施使藏羚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继续。

保护措施

藏羚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藏羚保护。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于藏羚为附录I物种,中国政府严格禁止了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进行巡山和对藏羚种群活动实施监测。

为了打击非法捕杀藏羚的犯罪活动,西藏羌塘及有藏羚分布的有关地、县、乡分别组建了保护区管理局、分局、管理站,新建和充实了阿里、那曲、日喀则三地区、17个县、25个乡的林业机构及人员,建立了玛依等7个管理站,配备了藏羚保护专用车辆近30台,并装备了相应的通讯设备等。从1999年到2003年,西藏用于保护藏羚的设施建设、配备的各种装备以及人员经费等累计投资达6000多万元;保护藏羚的工作人员已达到近400人。5年来,共破获藏羚盗猎案件346起,判刑18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中国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的案件100余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皮17000余张、藏羚绒1100余公斤、各种枪支300余支、子弹15万发、各种车辆153辆,抓获盗猎藏羚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击毙盗猎分子3人。

立法公约

1999年11月,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和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的共同倡议下,99中国西宁藏羚保护及贸易控制国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来自中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尼泊尔、英国、美国7个国家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们经过深入讨论和充分酝酿正式发布了《关于藏羚保护及贸易控制的西宁宣言》。宣言详尽地阐述了藏羚分布国、过境国和贸易消费国在保护和控制藏羚绒贸易中所承担的责任,呼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和非缔约国为制止这一非法活动提供严厉的法律保障。这份宣言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国际间合作打击盗猎藏羚、制止藏羚绒制品非法国际贸易活动的局面初步形成,对保护藏羚资源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建立保护区

藏羚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出售、购买、利用其本身与制品都属犯罪。为了保护藏羚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中国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保护藏羚,西藏自治区把藏羚主要栖息地藏北羌塘的大部分区域划入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000年,羌塘自然保护区又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为藏羚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藏羚在中国和印度受到法律保护,但在其栖息地的广大区域执行法律一直存在问题,尽管自1990年代初以来已经在努力加强。中国公众对藏羚的认识有所提高,一些人群已经开始做出反应。藏羚分布于羌塘(30万平方)、可可西里(4.5万平方)、阿尔金山(4.5万平方)、三江源(15万平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昆仑(3万平方)、中昆仑(3.2万平方)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其迁徙行为,这些保护区网络对藏羚很重要,大约75%的迁徙路线受到该网络的保护。自2002年以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组织并赞助了一次年度研讨会,对象是来自藏羚集中的三个中国省份(西藏、青海、新疆)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官员。

藏羚羊

文化内涵

故事传说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时至今日,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瞧见在距他两步之遥的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他有些跷蹊,藏羚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肚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下落。

沙图什披肩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藏羚的底毛——羊绒,它以其质量而闻名,传统上被运往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在那里它被编织成一种非常精细的织物,用于制作披肩;藏羚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传统结婚礼物。然而,制作一条披肩需要3-5张羊皮,而且羊毛不能剪毛或梳理,因此为了收集毛皮,必须杀死动物。这种狩猎在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升级为商业规模,据中国政府称,每年约有20,000只藏羚被猎杀,主要是为了制作沙图什。尽管印度历史上有使用沙图什披肩作嫁妆的风俗,但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中国在1990年代初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印度也禁止了这种贸易。由于高需求和高价格,贸易受到了严重限制,尽管并未完全消除。在印度,披肩价值1,000-5,000美元,国际价格高达20,000美元。

雄羚有角,略弯曲,乌黑发亮,这是非常名贵的药材,羊头还可以加工成高档装饰品,故藏羚就成了非法盗猎者的目标。在1980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

奥运会吉祥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中,福娃“迎迎”是以藏羚为蓝本,以赞扬藏羚能在严酷环境生存的顽强生命力,表示挑战极限的精神,更以“羊”字的谐音意喻“喜气洋洋”。

影视作品

藏羚在西藏无人区一代代生存繁衍,人类却为了利益侵害了这个无人的领域。在20世纪末,藏羚的保护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许多中外影视制作人也将目光投向了这里,其中,以中国第六代导演陆川在2004拍摄的《可可西里》最具影响力,影片以纪录片的手法,全面向观众展示了藏羚的生存现状、一批藏羚的保护者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等,引发观众的反思。[1]

除此,关于藏羚的影视作品还有《捕猎者》、《我和藏羚》《可可西里》、中法合拍动画《藏羚王》等。

藏羚邮票

中国于2003.7.20发行了1套2枚1种的藏羚邮票:

志号

2003-12

类别

编年邮票

每套枚数

2枚

印刷方式

影雕套印

每套面值

2.80元

发行日期

2003-7-20

序号

名称

面值

发行量

1

藏羚

80分

960万枚

2

藏羚

200分

870万枚

世界纪录

最精细的动物毛: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羚拥有最好的天然纤维,柔软的底毛直径7-10 微米,比普通人的头发细 10 倍。这种山地羚羊羊毛——被称为沙图什(波斯语“羊绒之王”)——的交易导致藏羚数量急剧减少。(吉尼斯世界纪录)

藏羚羊

参考资料

1.年度电影奖:《可可西里》(图)·新浪网

阅读全文
以上是58百科网为你收集整理的 藏羚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58百科网 58bkw.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桂ICP备19012293号-9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