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8年中苏决裂,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毛泽东随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中国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816地下核工程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多次考察、论证后,在重庆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了保密,从此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1966年,周恩来批准建造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816军工洞,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此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
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代号“8342部队”)所属的三个团入川,承担起816工程的建设任务。
1970年,第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随后又有负责架桥铺路、建厂房和住宅区的建筑公司、涪陵区县调配的万名民工,加上从全国征调的人才和老厂转调的技术尖子也近万人进驻。
老兵重回8161975年,第54师完成坑道施工任务,奉命撤离白涛。
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停建时,工程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
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
2010年4月,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建筑格局
设计参数
816地下核工程816工程遗址总占地面积45.2公顷,洞内规划面积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20余千米,其中,最大洞室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
建筑特点
816工程遗址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体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
主要设施
816工程遗址主要遗存有:洞室、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主厂房、反应大厅、反应大锅、中央控制室等;电机、控制设备等。
816地下核工程104核发电厂房
104核发电厂房长104.5米、宽25米、高31.2米,建筑面积9623.2平方米,内设2台8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
9号引水洞
9号引水洞长3千米,是整个工程的供水系统。输水管道长2862.2米,直径3.5米,储水量为2.7万立方米。采用8台源江48-15型水泵从乌江直接取水,提水高度60米,主要作为冷却用水,供给反应堆三回路使用。
105堆工热工回路厂房
105堆工热工回路厂房长177.6米、宽20米、高32.5米,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厂房内布置一回路系统设备,从洞口向里设有10台蒸发器,10对主热、5台主泵及其他回路设备。
101工号
101工号是816工程最大的洞室,也是主反应堆所在地,按工艺流程上下共有12层。其中核心区域是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101工号是以石墨做慢化剂与反射层,普通水做载热剂,天然铀为燃料的一个反应堆,是装备核燃料以实现大规模可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一套装置,其核心区域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
3楼反应堆锅底
3楼反应堆锅底在设计上是整个工程辐射最强烈的地方,工程投产后这里将完全封闭。锅底上方共有2001个小圆孔,是安装核燃料棒的插槽,与8楼反应堆堆芯2001个圆孔相对应。反应堆经过中子的碰撞与能量交换过后会产生3种物资:没燃尽的铀238、钚239及杂质。这3种物质通过工艺管进入锅底,输送到后处理车间,并经过一年以上的冷却和消核处理,就能变成成品的钚239。
7楼仪表室
7楼仪表室以自动电位差计为主,完整保存1034块,主要用于测量工艺棒流量,当有故障出现,自动电位差计的指示灯将会显示红色。
8楼反应堆大厅
8楼反应堆大厅长35米、宽24.8米,面积868平方米,是816工程主反应堆的堆芯部分、反应堆核心核能交换之处。反应堆本体由堆芯、金属结构、进水系统、装卸料系统、监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在堆芯活性区石墨柱上设有2001根工艺管道,每根工艺管道内装有64块天然铀释热元件和60块铝垫块。铀元件的总装载量为215吨。
9楼中央控制室
9楼中央控制室曾安放当时中国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是整个核军工洞体的“心脏”,是协调整个核燃料制造过程的中心枢纽。在计算机控制台正对面有4个直径2米的圆形控制盘,盘上分别注满数百个小孔,用来控制工艺管温度、压力及流量。
102元件存储池
102元件存储池长66米、宽12米、高12.5米,建筑面积1326.53平方米,供长期存放元件和非工作块之用。102厂房主要分为运行操作间和存储水池两部分。各水池设有水闸门(共9台)供水池轮流充、排水之用。
103堆工排风中心
103堆工排风中心长48米、宽15.6米、高21.4米,建筑面积3002.93平方米,顶部接高度为地表以上151.79米、直径为4米的排风塔。
201化学后处理厂房
201化学后处理厂房长169.4米、宽18米、高29米,建筑面积3045.07平方米。主厂房按3区8个工段设计,一区布置有放射性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的高低设备室;二区为高低安装厅、检测廊、量槽间;三区为控制室、分析室、人行通道。放射性设备、管道经清洗去污达到允许标准后,检修人员可进入一区直接检修。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
2015年,涪陵区政府对816工程进行为期一年的全封闭打造,进一步完善升级景区设施。
2016年9月25日,816工程休整一年后重新开门迎客。
2018年7月,涪陵区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公路改线工程完工并正式开放通行。
荣誉奖彰
816工程遗址1978年,816工程设计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2009年12月,816工程遗址被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2月2日,816工程遗址被列入“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2018年1月27日,816工程(816景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入选理由:三线工程之一,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号称“世界第一人工洞体”;中国第一台原子能发电厂;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
2019年7月29日,重庆涪陵816工程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措施
816工程自停建以来一直被封存,做了大量的保护性工作,包括开展洞体修复保护工作及816工程历史资料和回忆录的编写整理。按照涪陵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前后4次就816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规划编制,陆续投资对景区周边环境及洞内结构进行治理。挖掘三线精神内涵,积极融入全国大三线文化圈。2016年启动升级打造工程,在保护816工程核心区域的真实风貌、空间尺度、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洞内外基础设施,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其中包括洞内各洞室及通道的裂隙水排放工作、各洞室的安全结构鉴定、各洞室的三维结构测绘,以及101、105、104等洞室的加固、排危工作。
文化活动
2011年5月22日,总参工程兵某设计研究所第一批40余名工程师,赴重庆涪陵参观816地下核工程。
2014年10月6日,央视新闻特别节目探秘“三线建设”时期最高核机密——816地下核工程。
2017年5月4日下午,全国百家网络媒体探秘816地下核工程。
2020年9月18日,重庆空管分局后勤服务中心联合第一党支部组织党员赴816地下核工程和烈士墓。
作用价值
据专家论证,816工程是中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时,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816工程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对大众开放,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816工程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09:00-17: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09:00-16:30
门票信息
套票价格:60元(包含816工程景区门票、电瓶车)
交通路线
路线一:重庆主城——沿江高速——银百高速——梓白高速——白涛街道——816工程景区
路线二:重庆火车北站(动车)——涪陵北站(乘坐121路公交车)——罗家花园(乘坐208到山窝方向公交车)——816工程景区。
路线三:重庆北站(普快)——涪陵站(乘坐101路公交车)——罗家花园(乘坐208到山窝方向公交车)——816工程景区。
路线四:重庆红旗河沟汽车站——重庆涪陵客运西站(乘坐208到山窝方向公交车)——816工程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