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刘西拉刘西拉,1940年1月生,祖籍山东,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1968年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任国家建委西南建研所技术员、工程师。
1981年至1985年为美国Purdue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副研究员。
1986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
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副主席。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经历
搬运工
刘西拉1957年,刘西拉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他选择到四川,到基层锻炼。
在四川呆的那13年很苦。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背水泥砌砖头之外,整整13年,刘西拉和妻子的单位相隔71里,每次都要骑3个半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团聚。但是多年以后,刘西拉和老伴回忆起来,他们俩一生中学到东西最多、最宝贵的,就是他们在四川的13年。
“我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是,只要是国家需要,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因此,尽管在清华大学学习了11年,读了很多书,刘西拉,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读了很多关于混沌学的书,成为清华混沌学的“权威”,但是到了四川,他做的工作却不过是一个水泥搬运工和一个砌砖工人。
作为一位获得上海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获得者,把培养优秀学生作为重要目标的他,回答却出人预料,“就是在四川那13年,我们负责的工程获得了国家科学奖。”他说的这个奖是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当年他从清华分到四川,刚开始的时候是在一个研究院里做类似研究员之类的职务。但是他当时的总工程师对他说,“我看你读了不少书,像你这样的,还是下基层去,了解实际情况,这样发展的空间更大一些。”
总工的话对刘西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说,在我的一生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个老师中,总工就是其中一位。至今,“到基层去”仍然是刘西拉坚定不移的一个理念,并且,“越基层越好”。
留学生
刘西拉即便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们夫妻俩也没有消极过,一直都很积极努力地工作、学习。
经过刻苦的努力,1981年,刘西拉和妻子双双获得了公派自费出国的机会。一方面,这是为了夫妻团圆迫不得已采取的手段,更重要的原因,用刘西拉的话说,当时是“觉得应该出去看看”。
刚到美国,刘西拉的论文就获得了198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结构科研奖,被誉为美国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这个奖项据称是美国土木工程届的“诺贝尔奖”,颁奖的时候,在那里等着和他握手的人排了很长。据说,中国大陆人在美国获此大奖史无前例。
但是,对于这段历史,刘西拉说得不多。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夫妻俩双双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以后,他们不顾各种挽留的声音,没有任何犹豫就回国了。他们是1979年以后第一对留美博士夫妇。
有了13年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在清华11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美国4年的重新学习,刘西拉谈起自己的专业底气十足。在一次和美国土木工程界的权威理论的时候,他问对方:“作为一位土木工程师,你尝过水泥的味道吗?你砌过砖吗?”对方哑然。他接着说,我尝过水泥的味道,我也砌过砖。他一边说,一边顺手拿起旁边的砖头,很专业地把玩起来,俨然一位熟练的砖瓦匠把式。
那位在别人眼里看来很傲慢的美国教授,却对刘西拉客气有加,刘老师略带“得意”地说,“这就是教授之间的谈话。就好像武林高手出招,你只要一开口,对方就知道你是属于什么水平。”
这句话后面还隐藏了别的意思。普通人一开口,意思全明白了,但是专家一句话,后面隐藏了很多层意思,是有底蕴的。刘西拉说,这些都要依靠平时的积累,要有很深的内涵。“好文章不是数字的增加,而是思想深度的不断挖掘。”
政协委员
刘西拉在2007年“两会”上,刘西拉当着教育部部长周济的面,毫不客气地指出高校评估存在的不足。他的发言不仅仅是在简单地揭露问题,谈感想,他说话是有调查、有根据的,还都有具体的人和事。他发言的时候,声音很洪亮,慷慨激昂,很有力量感。
“社会的发展总是要有一定的阶段的。但是要真正帮助我们的政府,不是简单地附和,说几句好话,而是要把社会最真实的情况传递给政府,给政府提供有借鉴意义的解决方案。”每一份提案,他都要很认真地做调查研究,其中一个关于教育质量的提案,他用了整整一年来做准备,动用了很多老教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形成了一份71页的调研报告。最后,这份报告受到主管教育的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作为决策参考。
2007年是十届政协委员任期的最后一年,很多委员都流露出了不舍的情怀。刘西拉老师认为,人民政协给了他又一个平台,让他去为一些问题呼吁。“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我要为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发展去呼吁,而不是要顾忌某一个单位的利益。”
人物语录
寄语青年人
做人,就要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不要因为别人都那样做,你也跟着那样做。这样,就很没有意思了。
年轻人,第一,要有目标。“伟大的目标能产生伟大的动力”。人一辈子一定要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不要晃来晃去。人生很短,很快,一下子就过去了。
第二,要有勇气。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一定不能够应付了事。为了做好事情,就要有超乎寻常的勇气,不怕挫折和艰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第三,要有智慧。包括选择的智慧,确定目标的智慧。要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
学术成就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harteredEngineer)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中国委员会(WFEO-CHINA)副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WFEO-CET)中国代表,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能力建设工作委员会(WFEO-CCB)中国代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可靠度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一、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二、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三、土木工程智能决策系统
代表性论文:框架结构倒塌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相邻结构之间的碰撞分析;
个人荣誉
上海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师”;
1978年荣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结构科研奖,被誉为美国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