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58百科网
您的位置:58百科网 > 猫疱疹病毒 简介 病原学 猫科动物病毒

猫疱疹病毒 简介 病原学 猫科动物病毒

2023-10-24 02:30 猫科动物病毒

 猫疱疹病毒 简介 病原学 猫科动物病毒

猫疱疹病毒 简介 病原学 猫科动物病毒

猫科动物病毒

猫疱疹病毒(FHV-1)是属于大型的病毒(100~130nm直径 ),具有封套及双股的DNA,于细胞核内进行增殖,并形成核内包涵体。 猫疱疹病毒于酸性下极度不稳定,对热、乙醚、氯仿、福尔马林和酚非常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不超过12小时,因此本病毒在环境中显得相当脆弱,一般的消毒剂即能进行有效的消毒。感染对象FHV-1只会感染猫科动物,也曾于犬分离到本病毒,但其重要性则尚未明了。

外文名

FHV

中文名

猫泡疹病毒

直径

100~130nm

主要感染对象

猫科动物

传染途径

鼻子的接触或打喷嚏

病毒排出

感染14天后

简介

猫疹病毒又称为病毒性鼻支气管炎,广泛存在于全世界,并且只有一种血清型被确认而己,但其毒力在各病毒株之间各有不同。猫的疱疹病毒会在结膜及上呼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增殖,也会在神经元细胞内复制增殖,神经原的感染会导致终身潜伏感染,虽然猫的疱疹病毒与犬的疱疹病毒有抗原相关性,但尚不知是否会互相传染。

猫疱疹病毒对很多商品化的消毒剂及清洁剂都具有感受性,37℃下,3h内即不活化,56℃下,5min内即不活化,在4℃状况下,仍具感染力,并且可持续至少5个月以上,25℃则可维持约一个月的感染力。

慢性潜伏感染是猫疱疹病毒急性感染后的典型结果,并且间歇性地再活化,使得排放病毒于口鼻分泌物及结膜分泌物。除非是猫舍饲养的状况下,否则环境的污染并非是传染的主要来源,传染的主要来源是急性感染期的猫咪及慢性潜伏感染并且再活化排毒的猫咪。经胎盘感染的可能性尚未确认,但慢性潜伏感染的母猫在分娩及泌乳时候都算是一种紧迫状态,所以会导致病毒再活化且开始排放病毒,因此幼猫可能在非常早期就接触到病毒。但其感染的结果需视母亲移行抗体的量而定,当有足够的移行抗体时,有猫会被移行抗体所保护,因此会形成无症状感染而形成潜伏感染状态,如果移行抗体不足时,就可能会产生临床症状。

在健康的小族群中,病毒排放的发生率可能会低于1%,在有症状的大族群中,其病毒排放的发生率则可能会达到20%,这样低的病毒排放发生率可能是反映出潜伏感染猫咪间歇性排放病毒的特性,但若是在收容所时,风险会变得更高,4%排放病毒的猫咪进入收容所之后,于一周后,可能会有高达50%的猫咪排放病毒   。

病原学

病毒经由口鼻、结膜等途径进入猫的身体,进而引发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裂解性感染,并借此传播至结膜、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小支气管,病灶为局部多发性坏死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发炎性病灶,曾有报道指出可能会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特别是新生儿或低体温的幼猫,因为猫疱疹病毒喜欢在较低温度状况下进行复制。于感染24h之后开始排放病毒,并持续1-3周,急性发病会在10-14d内得到缓解,有些则会形成上呼吸道及眼睛的慢性病灶。

病毒沿着感觉神经散播并且到达神经原元,特别是在三叉神经神经节内,此处就是主要潜伏感染的部位,几乎所有的感染猫成为终生带毒。目前并没有简单的检验方式可以来测得此潜伏状态,因为病毒的基因会存在感染的神经元细胞核内,并且不进行复制,约有70%的感染猫可经由类固醇的投药而诱发病毒再活化及排毒,其他可能诱发病毒再活化的紧迫因子包括有泌乳(40%)、环境转换(18%)。

有些成猫可能会在病毒再活化的时期形成病灶,因为病毒再活化而形成的疾病我们比较喜欢称为复发( recrudescence)。结膜炎可能会伴随发生角膜溃疡,可能形成慢性角膜腐骨病灶,基质性角膜炎(stromal keratitis)是一种继发性免疫介导性反应,因为病毒会存在角膜上皮细胞或基质内。急性病例若造成鼻甲骨的伤害,就容易使得有些猫咪形成慢性鼻炎   。

免疫

初乳的被动免疫

由初乳而来的移行抗体可以在生命开始的最初几周保护幼猫抵抗疾病的感染,这样的移行抗体可能可以持续长达10周,但在某些研究则发现约有25%的幼猫在6周龄时就已经没有移行抗体了   。

主动免疫反应

自然感染的猫疱疹病毒并不会像猫瘟一样引发所谓的牢固免疫(solid im-munity), 所以所引发的免疫反应只能对抗疾病,而无法对抗感染,所以在感染150 d之后再度感染疱疹病毒时,仍可观察到轻微的临床症状。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通常低且爬升慢,有些甚至在感染40 d之后仍未出现,这有可能是因为病毒中和抗体在急性感染期中和了入侵的病毒及消耗于抗体依赖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cytotoxicity)与抗体诱发性补体细胞溶解作用(antibody-induced complementlysis)中。

就跟其他阿尔法疱疹病毒(alphaherpesvirus)一样,细胞介导性免疫作用在保护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打过预防针的猫就算检测不到抗体,也未必能就据此认为它容易罹患此疾病,因为它可能还有细胞介导性免疫作用在保护着。相对地,血清转化作用( seroconversion)己被认为能提供攻毒时的保护作用,在这些病例中,猫疱疹病毒抗体就像扮演着细胞介导性免疫反应的指标一样,因为要维持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时,是需要T淋巴细胞的(细胞介导性免疫反应),意思就是说,如果有抗体的存在时,就表示会有T淋巴细胞的存在,就是细胞介导性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因为猫疱疹病毒是一种呼吸道的病原,所以此处会有活跃的细胞免疫及液体免疫反应。

虽然猫疱疹病毒抗体与保护猫咪不发生临床症状之间有相关性存在,但并无可用的检验方式来预测个别猫咪的保护状况。

主要引发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及眼睛疾病,在年轻幼猫会特别严重,常常会造成黏膜表面的糜烂及溃疡、鼻炎及结膜炎,偶尔也会出现被认为具有诊断特异性的角膜树突状溃疡病灶。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有发烧、沉郁、厌食、浆液样或浆液血色漾( serosanguineous)眼睛及鼻分泌物、结膜充血、打喷嚏及较少见的流涎及咳嗽,常见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分泌物就会呈现脓样,容易罹患猫疱疹病毒的幼猫也可能造成原发性肺炎及病毒血症,继而引发全身性症状及死亡。

其他较少见的临床症状还有口腔及皮肤的溃疡、皮肤炎及神经症状,与其他疱疹病毒相比较,猫疱疹病毒感染很少会直接引发流产。

当病毒再活化之后(再复发),有些猫会呈现如上所述的急性细胞溶解性疾病(acute cytolytic disease),有些则进展成慢性的眼睛免疫介导性疾病,实验已经证实伴随角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及最终导致失明的基质性角膜炎( stromal keratitis)就是这样的致病机理。

角膜腐骨( corneal sequestra)及嗜酸性粒细胞性角膜炎曾在角膜及/或血液中发现到猫疱疹病毒,认为有其关联性,但仍有些病例是呈现病毒阴性的。与健康猫相比较,有较多比例罹患葡萄膜炎的猫咪可以在眼房中水检测到猫疱疹病毒的DNA,似乎暗示着猫疱疹病毒可能会引发葡萄膜的发炎。

慢性鼻窦炎经常是打喷嚏及鼻分泌物的病因,也被认为与猫疱疹病毒的感染有关,在某些病例可以检测到病毒DNA,但对照组也一样能检测到,所以疱疹病毒在这样的病例中并没有进行病毒复制,暗示着最初是由于猫疱疹病毒的感染所造成,但后续接手的却是免疫介导性的致病机理,会引发炎症反应及组织构造的破坏与重建,然后导致鼻甲骨及鼻骨的永久性伤害,并且会并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猫疱疹病毒也常常与其他病原一起感染而造成多病原性呼吸道症候群(multi-agent respiratory syndrome),包括有杯状病毒、衣原体、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

诊断

病毒及抗原的侦测

一般还是最喜欢采用PCR来检测病毒,而病毒分离仍然是检测猫疱疹病毒感染最准确的检验方式,但较耗时   。

核酸的侦测

传统PCR、巢式PCR及即时PCR现今己常规使用于检测结膜、角膜或口咽棉棒采样、角膜刮搔、眼房水、角膜腐骨、血液或活检病材中是否有猫疱疹病毒DNA的存在,大部分的引子(primer)设计是以胸苷激酶基因高度保守片段作为引子。分子生物学的检验似乎比病毒分离或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来得较为敏感。

因为就算是非常微量的病毒核酸也能被PCR所检测到,但不一定与疾病有关,所以PCR的阳性结果必须要非常小心判读,即使在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状况下仍有可能在角膜或扁桃腺的刮搔物中检测到病毒DNA,因此它的诊断价值可能是很差的,也是因为采样样本的不同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角膜的刮搔及活检样本比结膜的样本较常呈现阳性,另外族群的差异也会影响,例如收容所的猫咪就比家庭饲养的猫咪容易呈现阳性结果。

再者,近期之内接种活毒疫苗的猫咪,是否有可能让PCR检测到疫苗中病毒的DNA,这仍未明了,如果真是如此,那接种后的弱毒活毒病毒的DNA到底会存在身体内多久的时间也不得而知。

PCR的阳性结果可能代表着及少量病毒的排放或病毒的潜伏感染,也未必就代表着现在的临床症状就是猫疱疹病毒所引发的,但当使用的是定量的即时PCR时,检测到的病毒浓度就可以提供更进一步的资讯,如果鼻分泌物或眼泪中呈现高病毒浓度时,就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与临床症状有关,如果浓度低时,就代表潜伏感染   。

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不似PCR那般敏感,但能确切反映出具有增殖能力的病毒存在,而不是只检测病毒DNA而己,也可同时检测是否有猫杯状病毒。

在猫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时,很容易从鼻子、结膜及咽喉的棉棒采样或刮骚样本或死后的肺脏样本中分离到病毒,但一旦确认为慢性感染时,就较难分离到病毒。

无症状的带毒猫或许可以来进行病毒分离,但无论结果是阳性或阴性,都不太具有诊断意义。用来进行病毒分离的样本必须在进行荧光染色或rose bengal(玫瑰红)染色之前采集样本,采得的样本应该迅速地送交实验室,或者在冷藏的状况下寄送。尽管病毒分离对于初次急性感染有诊断意义,但在逻辑的观点下,是很少运用于临床诊疗上的   。

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可以使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来检测结膜或角膜的抹片上或者活检样本上有无猫疱疹病毒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与病毒分离一样,应该在眼睛荧光染色之前进行采样,否则会出现伪阳性。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的敏感性是不如病毒分离及PCR的,特别是慢性感染的病例。

对于临床兽医师而言,PCR的检验是比较方便的,因为他不会受到眼睛荧光染色的影响,而且样本只要常温运送即可,另外,也可以同时检测其他的猫呼吸道及眼睛的病原,特别是猫衣原体及较不可信的猫杯状病毒   。

抗体侦测

可以借由血清中和试验或酶免疫标定法( ELISA)来检测血清、眼房水及脑脊髓液中的猫疱疹病毒抗体。主要因为自然感染及疫苗接种的原因,所以猫的血清阳性比率是高的,并且,抗体的出现并不与疾病及活动性感染呈正相关,而且也无法区别抗体到底是因为疫苗接种而产生的还是因为感染所致。中和抗体会在初次感染20之后出现,而且不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其抗体滴度可能都是低的,所以血清学的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就不大了   。

治疗

支持疗法

严重感染的猫咪可能会因为进食不足及流涎而造成钾离子及碳酸氢盐的流失,所以最好经由静脉输液来让患畜纠正脱水、矫正离子及酸碱平衡。进食对猫咪很多疾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猫咪不

吃是因为嗅觉的丧失及口腔的溃疡,应该给予适口性佳的食物,并且适当地加温及翻搅来增加猫咪的进食欲望,也可以给予食欲促进剂,如cyproheptadine(赛庚定),如果猫咪超过3d仍然不主动进食时,就建议放置喂食管。

所有急性感染的病例都建议给予呼吸道穿透性良好的广效性抗生素来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鼻腔的分泌物应该以生理盐水来清理干净,并且涂上凡士林药膏来避免分泌物黏附在鼻孔周围上,也可以给予一些黏液溶解性药物,如bromhexine(溴己新),眼睛则给予不含类固醇的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每天数次,雾化治疗可以增加分泌物的溶解及维持呼吸道的湿度   。

抗病毒治疗

L-Iysine(左旋赖氨酸)500 mg/cat(幼猫250 mg)bid po可混在食物同服;

有报道指出famciclovir(泛昔洛韦)30 mg/kg bid po,实验组患猫症状有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副作用,可一直服用到症状有改善   。

疫苗

猫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并是可能会导致严重及致死性的疾病,所以被认为是核心疫苗,而且建议所有的猫都应该接种   。

特殊状况的疾病控制

1、收容所

猫疱疹病毒感染的状况在收容所会特别严重,所以管理上如何来控制感染就跟疫苗接种一样重要,如果新进猫咪马上与原本的猫咪混合饲养,那感染率一定是非常高的,因此新进猫咪必须单独隔离检疫两周,如果是来自同一家庭则可以在一起。收容所的设计与管理应着重于避免交叉污染,新进的猫咪应尽快地接受疫苗,如果该收容所为高感染风险时,建议接种弱毒疫苗,因为可以较早提供保护力,如果有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时,应该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查来区别诊断猫疱疹病毒及猫杯状病毒,这会有助于适当预防措施的设计。

2、繁殖场

对很多繁殖场而言,猫疱疹病毒感染会是一大问题,感染问题的浮现大部分是发生于离乳前的幼猫,4-8周龄。此时就是移行抗体开始衰弱时,病毒大多源自受到生产及泌乳紧迫的潜伏感染母亲所排放的病毒。临床症状可以是严重且所有仔猫都受到感染,可能会造成死亡,而有些恢复的仔猫则可能形成慢性鼻炎。母亲的疫苗接种并无法防止这样的问题,因为疫苗的接种无法防止母亲成为带毒者,但如果母亲有高的抗体滴度,那么初乳的移行抗体就会有助于提供仔猫最初儿周的保护作用,所以母猫定期的疫苗加强是必须的,而且应该在配种之前进行。猫疱疹病毒不建议于怀孕期接种,就算要接种也应该采用不活病毒疫苗,但仅限于少数例外的状况下。

育种的管理在猫舍的猫疱疹病毒感染控制上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母猫应该隔离生产,产下的仔猫在预防针还没完全接种完之前也不能与其他猫咪混养,如果母亲在之前几胎已经被确认会传染仔猫时,那它所生下的仔猫就必须考虑提早接种疫苗,说明书上猫疱疹病毒疫苗可以接种的最小年龄为6周,但可以考虑在4周龄左右就接种,因为此时已经有免疫能力了,之后每两周加强一次,直到正常的疫苗接种计划开始。

3、免疫抑制的猫咪

免疫功能受损的状况下接种疫苗是无法产生免疫效果的,例如全身性疾病、病毒引发的免疫不全、营养缺乏、先天性的免疫不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时或过长时间的紧迫时,虽然这样的猫咪最好是能避免与病原接触,但可能还是无法完全避免,所以也必须考虑接种疫苗,但建议采用不活化的灭活疫苗。

4、猫白血病或猫爱滋阳性猫

就算是健康的白血病或爱滋阳性猫也该被保护来对抗鼻支气管炎,因为要完全限制活动于居家环境中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必须要接种疫苗来获得保护的。有些人会担心疫苗的接种会使得猫爱滋病恶化,但除了疫苗接种之外,有太多的其他感染也会使得猫爱滋病恶化,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接种疫苗来对抗上呼吸道疾病的好处是远远大于其可能的缺点的;就算爱滋病阳性猫可能为上呼吸道疾病(疱疹病毒、杯状病毒)带毒者时,也必须考虑接种疫苗,让猫咪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就像任何的全身性疾病一样,如果病猫且有猫爱滋相关疾病时,就不建议接种疫苗。

5、慢性疾病

如果猫的慢性疾病是得到稳定控制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慢性肾衰竭,还是会建议继续进行疫苗接种。 6、接受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猫咪

视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而定,类固醇会引发免疫抑制作用,所以在疫苗接种时应避免同时使用类固醇   。

疫苗接种的建议

猫疱疹病毒疫苗可以诱发抗体及细胞免疫,但是与其他呼吸道局限性疾病一样,猫疱疹病毒疫苗对抗临床症状的保护作用并不完全(在疫苗接种后不久,进行实验性攻毒,约可降低90%的临床严重程度),在极度攻毒的状况下,或者面对免疫抑制的状况下,疫苗的接种产生的保护作用就会较差,目前并没有发现猫疱疹病毒的变异病毒株可以逃脱疫苗的保护作用   。

疫苗所提供的保护作用是对抗疾病,但未必能对抗感染,但可以在面对感染时降低病毒的排放。

现在市场上贩售的猫疱疹病毒疫苗都是与猫杯状病毒混合的二价疫苗,或者更多的是与其他病原混合的多价疫苗(如三合一、五合一),而且灭活及弱毒的疫苗都有,但弱毒疫苗仍具有某些毒力,在接种时可能会不小心引发临床症状(疫苗液体不慎被猫吸入,或液体黏附在猫皮肤上)。

疫苗接种后的血清学检查对于保护作用的预测价值非常有限,因为接种疫苗之后的猫咪即使尚未产生血清转化作用(seroconverted,未产生抗体),但仍发现有保护作用(细胞免疫),而且接种疫苗之后得猫咪就算抗体滴度持续下降到很低的程度时,当再次接触病原时,可以很快地产生大量抗体,而且时间维持很久,这种现象称为回忆应答(anamnesticresponse)   。

1、最初的疫苗接种行程

国际性的猫科医学会都建议所有的幼猫都应接种猫疱疹病毒疫苗,母亲的移行抗体可能会干扰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所以最初接种疫苗通常建议约在两月龄时,第二剂疫苗则在2叫周后,这样的接种方式己被认为可以产生足够的保护作用。如果成猫或年轻猫无法确认之前是否有施打过疫苗时,则仍建议间隔2-4周连续施打两剂   。

2、定期补强

如果猫咪处在环境是属于高感染风险时,则建议每年加强一次,如果猫咪是完全户内饲养且足不出户,则可以三年接种一次,但那些定期外出洗澡或常至医院就诊的猫咪则应视为高风险性。有些实验性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猫咪于疫苗接种之后可以维持长达一年以上的保护作用来对抗猫疱疹病毒,但在野外的调查研究则发现有许多的猫咪并非如此,大部分的猫咪可以测得足够的抗体滴度来对抗猫杯状病毒及猫瘟,或者于疫苗加强后出现回忆应答(anamnestic response), 但是其中有30%却检测不到猫疱疹病毒抗体,而且约有20%于加强接种之后无法产生回忆应答,所以要去判断疫苗接种后能提供多长期间的保护力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确信的是,疫苗的接种并无法让猫咪产生100%的猫疱疹病毒保护能力,即使在接种疫苗没多久之后也是一样,而且这样的保护能力是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的。[1]

如果加强接种的时间延误了,如果距离上次接种时间不超过三年时,则施打一次即可,但如果超过三年,则建议施打两次,间隔2-4周   。

参考资料

1.猫疱疹病毒如何检测?·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阅读全文
以上是58百科网为你收集整理的 猫疱疹病毒 简介 病原学 猫科动物病毒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58百科网 58bkw.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桂ICP备19012293号-9 返回底部